2019年3月15日
保險業監管局(保監局)今天(2019年3月15日)公布2018年香港保險業的臨時統計數字,期內毛保費總額達到$5,317億,較2017年上升8.6%。
(下文括號內百分比為與2017年數字比較之變化)
長期業務
2018年長期有效業務的保費收入總額為$4,782億(上升8.3%)。當中個人人壽及年金(非投資相連)業務的保費收入為$3,965億(上升4.0%),而個人人壽及年金(投資相連)業務的保費收入則為$348億(上升9.9%)。退休計劃業務的供款為$417億(上升74.2%)。
新造業務方面,期內長期業務(不包括退休計劃業務)的新造保單保費為$1,622億(上升3.7%),其中個人人壽及年金的非投資相連業務佔$1,441億(上升0.8%),投資相連業務則佔$174億(上升37.0%)。
由內地訪客帶來的新造保單保費為$476億(下跌6.4%),佔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的29.4%。在這些新造保單當中,約96%是醫療或保障類型的保險產品,例如危疾、醫療、終身人壽、定期人壽及年金等,約99%為非整付保費保單,即保費非以一筆過模式支付。
一般業務
在2018年,一般保險業務的毛保費為$536億(上升11.3%),淨保費則為$353億(上升6.6%)。整體承保表現轉虧為盈,由2017年錄得虧損$7.92億轉為2018年錄得盈利$5.83億。
直接業務方面,毛保費及淨保費分別為$384億(上升6.5%)及$252億(下跌0.1%)。毛保費上升主要由意外及健康業務(包括醫療業務)、一般法律責任業務(包括僱員補償業務)及財產損壞業務所帶動,其毛保費分別達到$158億(上升9.4%)、$95億(上升4.7%)及$44億(上升7.3%)。儘管保費有所增長,直接業務的承保盈利卻由$4.45億減少至$2.67億(下跌40%)。由於颱風山竹對於直接業務的影響顯著,財產損壞業務的承保表現由2017年錄得$2.09億的盈利轉為2018年錄得$1.89億的虧損。同時,船舶業務的承保表現也因申索情況欠佳而轉差,由$0.73億的盈利轉為$2.25億的虧損。另一方面,雖然汽車業務及僱員補償業務仍然錄得承保虧損,但虧損已分別由$3.95億縮減至$3.68億及由$5.41億縮減至$1.72億。
至於分入再保險業務方面,2018年毛保費為$152億(上升25.4%),淨保費為$100億(上升28.3%)。保費增長主要來自一般法律責任業務、財產損壞業務和船舶業務。一般法律責任業務的毛保費及淨保費分別由$16億上升至$36億(上升127.4%),及由$10億上升至$30億(上升196.7%)。另外,承保表現由2017年因受到與颱風天鴿相關的申索所影響而錄得虧損$12億,轉為2018年錄得盈利$3.17億。
2018年香港保險業的臨時統計數字摘要載於
附件
。詳細數字可於保監局網站(
www.ia.org.hk
)下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