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0日
保險業監管局(保監局)今天(2018年11月30日)公布2018年首三季香港保險業的臨時統計數字,期內毛保費總額達到$3,883億,較去年同期上升6.9%。
(下文括號內百分比為與去年同期數字比較之變化)
長期業務
2018年首三季長期有效業務的保費收入總額為$3,478億(上升6.9%)。當中個人人壽及年金(非投資相連)業務的保費收入為$2,863億(上升2.3%),而個人人壽及年金(投資相連)業務的保費收入則為$257億(上升9.9%)。退休計劃業務的供款為$316億(上升73.6%)。
新造業務方面,期內長期業務(不包括退休計劃業務)的新造保單保費為$1,211億(上升3.8%),其中個人人壽及年金的非投資相連業務佔$1,074億(上升0.5%),投資相連業務則佔$132億(上升44.2%)。
由內地訪客帶來的新造保單保費為$341億(下跌15.8%),佔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的28.3%。在這些新造保單當中,約96%是醫療或保障類型的保險產品,例如危疾、醫療、終身人壽、定期人壽及年金等,約99%為非整付保費保單,即保費非以一筆過模式支付。
一般業務
在2018年首三季,一般保險業務的毛保費為$405億(上升7.1%),淨保費則為$280億(上升7.9%)。期內整體承保表現轉虧為盈,由2017年首三季錄得虧損$1.93億轉為2018年首三季錄得盈利$8,700萬。該承保表現已包括颱風山竹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的相關數據。
直接業務方面,毛保費及淨保費分別為$305億(上升6.5%)及$216億(上升7.6%)。毛保費上升主要由意外及健康業務(包括醫療業務)帶動,其毛保費達到$127億(上升9.5%)。另一方面,一般法律責任業務(包括僱員補償業務)及金錢損失業務的毛保費分別為$75億(上升5.3%)及$14億(上升14.9%)。直接業務的承保利潤為$2.82億(下跌16.4%)。然而,汽車業務及僱員補償業務仍錄得承保虧損,分別為$2.26億及$900萬。
至於分入再保險業務方面,期內毛保費為$100億(上升9.1%),淨保費為$64億(上升8.8%)。與2017年同期相比,承保表現雖然已改善63.2%,但由於申索情況欠佳,2018年首三季仍錄得$1.95億的虧損,主要由貨運業務的$8,100萬虧損及比例協約再保險業務的$7,400萬虧損所致。
2018年首三季香港保險業的臨時統計數字摘要載於
附件
。詳細數字可於保監局網站(
www.ia.org.hk
)下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