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保险业监管局公布2019年香港保险业临时统计数字


2020年3月13日


保险业监管局(保监局)今天(2020年3月13日)公布2019年香港保险业的临时统计数字,期内毛保费总额达到$5,802亿,较2018年上升9.1%。

(下文括号内百分比为与2018年数字比较之变化)


长期业务

2019年长期有效业务的保费收入总额为$5,246亿(上升9.7%),主要包括个人人寿及年金(非投资相連)业务,其保费收入为$4,571亿(上升15.3%);个人人寿及年金(投资相連)业务,其保费收入为$277亿(下跌20.5%);以及退休计划业务,其供款为$338亿(下跌19%)。

此外,期内长期业务(不包括退休计划业务)的新造保单保费为$1,727亿(上升6.5%):主要包括个人人寿及年金的非投资相连业务,其新造保单保费为$1,604亿(上升11.3%);以及投资相连业务,其新造保单保费为$118亿(下跌32.4%)。

由内地访客带来的新造保单保费为$434亿(下跌8.8%),佔个人业务总额25.2%。受近期社会事件影响,第四季数字跌至$74亿,继第三季按季下跌28.8%后,再录得单季23.4%的跌幅。危疾、终身寿险及医疗产品仍是最受内地访客欢迎的保险产品,分别佔内地访客新造保单57%、34%和3%。以付款模式计,约99%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为非整付保费保单,即保费非以一笔过模式支付。


一般业务

在2019年,一般保险业务的毛保费为$557亿(上升3.9%),净保费则为$377亿(上升6.8%)。整体承保利润上升93.3%至$11亿,主要因为财产损坏业务没有受到重大台风吹袭影响而有所改善。

截至2019年12月31日,获授权保险公司因近期社会事件引致的整体已承付申索毛额和申索净额分别为$13亿和$4.11亿。但申索储备金上调,有可能对未来承保表现带来负面影响。

直接业务方面,毛保费及净保费分别为$424亿(上升10.5%)及$295亿(上升16.7%)。一如既往,意外及健康业务(包括医疗业务)为保费最大来源,毛保费录得$172亿(上升9%)。其次是一般法律责任业务,毛保费达到$108亿(上升14%)。财产损坏业务的毛保费亦上升12.4%至$49亿。随着数间新获授权海运保险公司加入市场,船舶业务的毛保费上升21.2%至$21亿。

直接业务的承保利润为$8.44亿(上升216.4%)。财产损坏业务的承保表现由2018年因台风山竹而录得亏损$1.89亿,回复至录得盈利$1.64亿。另外,船舶业务主要因为储备金调整而转亏为盈,由亏损$2.25亿转为盈利$4,200万。一般法律责任业务(包括僱员补偿业务)的承保表现录得盈利$2.75亿(上升35.9%)。相反,汽车业务的承保亏损扩大10%至$4.04亿。

至于分入再保险业务方面,毛保费和净保费分别为$133亿(下跌12.5%)及$82亿(下跌18.4%)。毛保费减少主要受累于一般法律责任业务表现,相关业务的毛保费按年下跌48%至$19亿,但部分跌幅由财产损坏业务的毛保费上升所抵销,有关毛保费上升8.5%至$53亿。尽管财产损坏业务因为申索情况改善而录得承保利润上升至$7.25亿(上升217.2%),但由于一般法律责任业务由2018年录得盈利$1.77亿转为2019年亏损$2.55亿,导致整体承保利润减少10.5%至$2.83亿。

临时统计数字摘要载于 附件 ,详细数字可于 保监局网站 下载。